艾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我省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谋划高水平开放新路径
“十三五”时期,我省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开放新格局 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意见》(辽委发〔2018〕20号)、《关于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建设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辽委办发〔2018〕132号)、《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东北亚经贸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意见》(辽政发〔2019〕15号)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指导性文件,确定了以全面开放引领全面振兴的总体战略,进一步强化对外开放制度性、结构性安排,逐渐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加强了我省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总体要求,从去年开始,我们组织编写了《辽宁省“十四五”对外开放规划》(征求意见稿)。该规划共分为五章20节,从编制依据和发展基础、“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方面提出了我省“十四五”期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任务涉及优化对外开放布局、推动 “一圈一带两区”开放、全方位拓宽开放领域、全面提升利用内外资水平、全面提升国际经济合作水平、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加快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畅通对外开放国际通道、构建高层次开放平台体系、参与构建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对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优化对外开放发展环境等多项内容,是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推动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依据,为新时代辽宁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谋划了前进新路径。下一步,该规划将经过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后,印发全省贯彻实施。
二、围绕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深度参与国家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在推动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积极参与多双边经贸合作中推进辽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1.打造中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大门户和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目前,我省已形成以大连港、营口港为主要港口,丹东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为地区性重要港口的分层次发展格局。截止到2020年底,全省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432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41个,设计年通过能力6.4亿吨。2020年年底,丹东港重整计划顺利执行完毕,丹东港破产重整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全省港口整合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入谋划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现已形成“辽满欧”“辽海欧”等多条综合运输大通道,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173条,覆盖国内主要港口,畅达日韩、东南亚及中东、美洲、澳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沈阳开行中欧班列84列,同比增长1.2%,排名全国第八位。进出口货值4.4亿美元,同比增长53.3%,重箱率和兑现率达到100%和90%。
2.深化“中东欧17+1”合作机制,广泛开展与国际商协会合作。借助我省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友好合作基础,务实推进一批经贸合作成果。充分发挥RCEP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深化与东盟地区全方位合作。积极引进新加坡在工业园区运营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升我省各类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水准。推动与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开展经贸投资及旅游合作,主动参与我国与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的澜湄合作机制,在产能、贸易、旅游、医疗、文体等领域深化合作。拓展面向东盟地区产业投资,推动工程承包、建设运营、劳务输出和贸易合作相结合,促进我省相关产品出口,带动对外贸易发展。2020年我省利用中东欧17+1会谈机制,成功举办了“中国(辽宁)—中东欧国家地方经贸合作云对接会议”,中东欧14国驻华使馆、地方政府、工商会等21个单位嘉宾、外方企业38家,以及中国驻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黑、爱沙尼亚使馆的经济参赞线上参加会议。
3.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更好地服务东北振兴和东北亚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打造中国北方对外开放大门户。目前,大连市正稳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和自由贸易港申办工作。一是落实《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对标上海临港新片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方案(试行)》,聚焦推进投资自由、资金自由、贸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国际航行自由、提升网络信息服务能力和开放型产业体系确定了112项任务,目前完成81项,完成率72%。二是落实《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先期行动计划(2020-2021年)》确定的50项任务,目前完成37项,完成率74%。三是新发布《进一步深化探索建设大连自由贸易港五十条措施》并推动落实。下一步,将深入研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CPTPP)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的新特点、新任务,梳理先行先试领域和试点任务,制定新一轮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以及制度创新清单。推动大连自贸片区当好大连制度创新示范区、对外开放引领区、开放型产业体系样板区。
4.服务重点企业,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继续注重安商稳商,主动积极服务,全力攻坚克难,当好企业的“店小二”“服务员”,做到事无巨细、有求必应。一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充分发挥我省产业链龙头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密切关注并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情况。优化服务、强化举措,加强政策对接,促进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服务包括英特尔、通用电气、辉瑞制药等在内的我省重点企业,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政策诉求,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予以统筹解决,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夯实构建新发展格局基础。二是加大精准招商力度。以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为目标,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为引领,立足于辽宁资源、科教、人才等雄厚实力,装备、石化、冶金等产业基础,围绕全省24条重点工业产业链、128户的龙头企业和456户骨干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专业化定点招商,提升我省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特别是2020年,我们举办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首届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获得巨大成功,485家国内外重要企业、机构参会,成功签约项目137个,签约总额达3805亿元,进一步扩大了辽宁对外开放的影响力。
三、以开放促创新,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以制造业扩大对外开放支撑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1.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培育“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进行科技交流合作,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提升双方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深耕日韩俄国际科技合作,推动优势科研力量与日韩俄知名科研院所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交流,深化与日韩中小企业科技合作,重点在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和领域开展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巩固与欧美洲科技合作,鼓励科研单位与欧美洲发达国家知名大学、研究院所及著名企业建设国际联合研发中心,重点在智能制造、汽车、化工催化等领域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拓宽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渠道,构建科技对外开放合作服务体系。打造重大国际科技活动品牌,继续支持举办“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俄罗斯科创周”等国际科技活动,吸引海外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集聚辽宁。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完善“项目—人才—基地”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发挥基地在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聚焦日韩俄、中东欧以及南非等重点国家,以科技服务机构为主体建设国际技术转移示范网络,整合各种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交流与合作网络信息平台。
2.切实建立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我省结合省属企业实际,建立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断深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省属企业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社会民生的关键领域集中,向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确保国有资本对一些基础性和支柱产业保持较强控制力和带动力。争取通过2-3年,形成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产业集团公司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的企业格局。
3.推动制造业扩大开放。围绕加快辽宁工业振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我省制造业扩大开放。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大芯片制造、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引智引技;用数字经济产业为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赋能,推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智能化。支持境内外优势企业、资本参与我省企业兼并重组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引入高层次人才、先进技术、管理观念和制度。支持我省制造业企业通过海内外并购,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在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关键环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进入中国500强的知名企业,积极努力争取进入世界500强。
四、鼓励“港城联动”“产城融合”模式,促进城市经济圈发展
1.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协同开放发展。以沈阳为中心, 以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为支撑,合力支持沈阳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区域金融中心。共建高水平开放平台,协力办好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等国际展会。加强都市圈产业链协同建设,共同吸引发达国家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区域总部落户都市圈。支持跨国公司在都市圈内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共同创造应用场景。共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依托都市圈龙头企业的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推动都市圈企业联手开拓国际市场。
2.以大连为龙头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支撑,推动物流、金融、商贸、信息、人才向沿海经济带集聚,打造特色突出、竞争力强、国内一流的临港产业带。依托大连与日本等国在高端制造业的融合互补优势,构建高端制造业深度合作体系,争取进入芯片、智能数控机床等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下游。支持沿海各市向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学习精细制造的理念和管理技术,推动开展高端技术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制造业向精细制造升级。依托现有交易场所依法依规开展大宗商品的现货、期货交易。
3.支持太平湾打造东北亚新蛇口。2020年7月,省委省政府在深圳与招商局集团就进一步落实双方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辽宁港口整合和临港产业发展举行项目对接会商会并签署合作备忘录。大连市专门成立工作小组推进太平湾开发建设工作,建立了高层沟通机制。下一步,全力加快推进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支持太平湾港区航道、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交通运输部争取太平湾航道工程获中央财政资金支持。推进太平湾合作创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制定及各项规划编制,协调推动太平湾开发平台公司组建。依托港口优势,突出滨海产业特色,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坚持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生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4.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2020年,我省印发了《关于创新各级各类开发区体制机制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逐步推进园区产业升级、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园区产业升级。聚焦经济主责主业,建立健全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渐进推行“管委会+公司”等市场化体制改革。引导我省省级以上园区与沿海发达省市园区及省内各园区间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发展规划、运行管理、招商引资、人力资源等经验,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制定促进国际合作园区、示范区等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探索市场化开发模式,建立跨国联合开发、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多元开发机制,培育若干个综合性国际合作园区和一批专业性国际合作园区。支持符合条件的市新设省级经济开发区,到2025年末全省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总数力争达到120家。加大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在各类园区的复制推广力度。
五、强化措施保障,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份
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生态。
1.推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逐步建立起了以强化行政执法效能、提升市场监管水平、健全维权援助体系为重点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下一步,将进一步推动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一是着眼解决被侵权主体举证难、维权难、维权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和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迫切需要,加快《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制定工作,力争2021年出台。二是继续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保护,严厉查处涉外商标、专利、地理标志和特殊标志侵权违法行为,平等保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对符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的市场主体的维权援助,强化对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等创业创新基地的维权援助服务,推进维权援助工作量和质的同步提升。
2.加强金融服务支撑。加大金融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市场主体灵活地用好用足政策,使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优质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延伸金融服务链条,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影响力,落实“本币优先”理念,通过人民币“资本项下输出、贸易项下回流”等方式,带动我省商品和服务“走出去”。深入推进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密切跟踪试点政策执行情况,按照“少而精、分步走,逐步推广”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试点工作,惠及更多银行和企业。进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试点政策在辽宁实施,进一步推广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外债便利化相关改革政策。探索开展金融支持辽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效果评估,督促金融机构持续改进完善相关工作。密切关注跨境资金流动、汇率、贸易摩擦等形势变化,在“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监管框架下,强化跨部门监管配合与协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守住风险底线,支持跨境贸易投资业务健康发展。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亚投行等政策性资金。整合各类金融资源,研究推广“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模式,破解新兴产业融资难“瓶颈”,发挥好中国信保“防风险、促融资、拓市场”政策性职能,支持扩大出口规模,支持服务贸易和外贸新业态发展,支持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
3.加强人才培养。一是加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资源引聚。深化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集聚计划,采用柔性人才引进等方式,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组织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和“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吸引鼓励广大海外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智力报国,对入选计划人员给予经费资助。二是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打造高质量科技人才交流平台。鼓励省内企业、高校、科院院所和组织发挥平台优势,举办多形式、多领域的国际学术会议;同时加大省内科技工作者到国(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力度。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做好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依托国家外专局境外培训机构,开展因公出国(境)培训团组培训工作;突出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导向,提升培训工作质量和效益;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计划。
六、弘扬文化自信,提升扩大开放的新水平
坚持开放发展大局,弘扬文化自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东北振兴注入新动力。
1.拓展对外交流综合平台。支持指导重点城市举办重要的国际文化旅游节会活动,扩大我省重点城市国际影响力。发挥文旅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旅游办事处、孔子学院等海外交流合作机构的平台作用,通过国家重要媒体的海外频道、多语种海外网、海外媒体以及多语种APP客户端和社交媒体平台等遍布全球直达用户的海外传播渠道,对我省特色鲜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推广,向世界报道辽宁,让辽宁走向世界。
2.推广对外交流国际品牌。积极推动与日、韩、俄及中东欧17+1等“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开展文化和旅游交流与合作。用好我省与境外友城交流合作平台。依托文旅部“欢乐春节”和我省“辽宁日”“辽宁周”“辽宁文化周”平台,推出我省优秀文化艺术品牌走向国际舞台。
3.拓宽对外交流渠道。以日、韩、俄为重点境外客源市场,以部省对口交流合作为重点对外交流工作,开展多层次的国际文化和旅游交流交往。依托在辽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开展文化互鉴和旅游交流。高质量保障和参与国家级省级重大活动,发挥辽宁改革开放新前沿和自贸区展示平台作用,彰显辽宁文化魅力和旅游吸引力。联合省友协等民间机构,促进民间文化和旅游交流交往。积极发挥好全省文、图、博、舞蹈、旅游等文化艺术机构和旅行社在文化传播和旅游活动中的作用,引导从业人员及广大民众成为辽宁故事的生动讲述者、自觉传播者。充分利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传播中华文化的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国情省情宣介、思想交流文化展示、信息服务等活动。
4.巩固和扩大文化和旅游国际客源市场。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客源市场开发。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文化和旅游产品。通过文化吸引、商旅活动、修学研学、企业合作等吸引入境客源。
辽宁省商务厅
2021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