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建设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法定机构改革 点燃创新发展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1-08-20 14:08:00 信息来源:

 

  2020年9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法定机构改革,通过转变职能、放权赋能、提气提能,点燃了创新发展新活力,全面开启了高水平制度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法定机构改革以来,大连片区重塑体制、重塑队伍、重塑活力,紧扣企业需求,持续推出首创性、集成性、系统性制度创新成果50余项,8项制度创新成果及2项工作成果被国务院官网刊载。2021年上半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418.1亿元,同比增长19.7%;完成外商直接投资5153万美元,同比增长2.1%;完成实际到位内资84.63亿元,同比增长55.2%;实现固定资产投资75.01亿元,同比增长61.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7.7%。 

  (一)以法定机构改革为动力,实行全员制度创新、全员招商,聚焦“主责主业”。大连片区先后六次分别面向金普新区和国内外进行人才招聘选聘。截止目前,片区共有105人,平均年龄38岁,较改革前年龄下降10岁。人员全部为大学及以上学历,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比56%,吸引跨国公司16人,国内大型企业工作经历9人,队伍整体年龄结构更加优化,学历层次更高。创新绩效考核模式,制定出台《积分制绩效实施细则》等6项管理制度,开发“大连e自贸”绩效管理APP,实行积分制管理绩效、薪酬双对标,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法定机构改革以来,实现了每周至少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至少一个项目落地或开工建设,法定机构改革的红利在制度创新和招商引资上得到充分体现。 

  (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商事登记制度领域,推出公司章程承诺免审制,推出首张“经营资格综合凭证”。发布60项《经营资格标准化规范》和17项《告知承诺符合性认证清单》,实行企业集中登记场所分级分类管理。推出“一次性告知”“全程网办”“24小时本级办结”企业信用修复新模式。对标国际惯例,企业注册登记行政确认制3.0版正式上线,注册材料全部系统自动生成,操作过程仅需3分钟,实现了注册登记极简化,上半年实现新注册企业3858家,占全市18.4%,此项创新经验被国务院官网刊载;规划建设领域,推出“拿地即开工”集成创新举措,实现了施工手续“零延时”办结,项目“零延时”开工,以最简程序跑出最快速度。截至6月底,已为32个建设工程项目办理手续,累计节省项目办理时长1000余天;事中事后监管领域,推出全国首例进口冷链食品防疫工作与监管配套标准,构建了全方位、全覆盖、全链条的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体系。与金普海关共同在全国首创综保区“三互一协同” 应急监管新模式,解决了多头多层重复执法问题,提升了监管效能,每年可为企业节省近1000小时迎检时间;法治建设领域,创立行政复议审查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法学专家参与案件审查,提高了行政复议的公信力以及工作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企业法律服务新路径,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在设立、经营、退出等环节面临的商事类纠纷和困难。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企业法律咨询事项1000多件。 

  (三)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深入推进,口岸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在口岸危险货物监管领域,片区管委会联合大连海事局,创新推出“海洋污染物运输绿色通道”,为外贸出口企业节约至少3天的物流时间,降低海运费、港杂费、保险费等成本50%。截至目前,通过该通道出口货物5批次,节省运输费用2万多美元,节省运输时间10多天;在船舶进出港监管领域,片区管委会联合大窑湾边检站,创新推出船舶边检“零送单”制度,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实现边检手续随到随办,通关手续“只跑一次”,可为每条船舶至少节省通关时间1个多小时。同时,全国率先推出国际航行船舶进口岸审批告知承诺制,每年可为企业节省通关时间约3000小时。以上3项创新经验均被国务院官网刊载。在码头作业领域,推出集装箱场站“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每年可为报关企业节省成本1200万元,为场站节省成本200万元。 

  (四)金融创新持续推进,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完成全国首单原油线上竞价交易,打破大型国企传统自产自炼模式,率先探索构建原油市场化销售价格改革机制新体系。针对大宗商品贸易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推出中小企业融资“保理+票据+大数据”新模式,利用此模式,某船舶燃油零售单次采购油量增长了300%,月燃油销售量增长50%,年销售额增加2000多万元,企业毛利率从10%增长到13%。搭建“海上易捷综合补给”平台,实现外轮临港综合补给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应用。 

  (五)特色任务不断突破,国资国企改革再上新台阶。在东北亚开放合作领域,率先推出东北亚(“日本—大连—中亚”)商品车陆海联运新模式,商品车从出厂到交付,从以往的海运80天,缩短至30天内,成本大大降低。推出“保税混兑”集成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多国别、多矿种”作业,国际分拨至日本、韩国、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国际中转量稳居全国第一,东北亚矿石分拨中心功能进一步提升;在国资国企改革领域,以混改为突破口,加速国企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德泰控股与辛特集团合作,盘活原有国资资源,整合数字科技与供应链金融,搭建航运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加速客户资金周转,账期由平均45天缩减至5天左右,贸易商交易规模年增长20%,平均采购成本下降3%;中集特种物流装备通过定向增资、管理层参股、员工持股等改革方式,成功实现了股权整合及混合所有制改革,实现华丽转身。近三年年均实现净利润6236万元,彻底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60%和45%以上。 

  (六)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招商项目加速落地。加强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开展政策研究,编制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冷链物流“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氢能产业规划》方案,起草《科创特区实施方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发展传统优势产业。上半年,全区汽车制造业预计实现产值89.3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1.7%,同比增长20.7%。全区先进装备制造业预计实现产值8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20.7%,同比增长20.2%。全区限上贸易商品销售额509亿元,同比增长5.8%。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对接“双碳”目标,围绕“一港、一园、一区”发展目标,与中石化、国华集团合作建设碳中和应用场景示范基地,国内首座“油气氢电服”五位一体综合能源服务站投入运营,首批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片区上线运行,“辽宁城市公共交通进入‘氢能时代’”“先行对接‘双碳战略’先试推动绿色发展——大连自贸片区携手中石化率先布局氢能产业”2项工作成果被国务院官网刊载。依托泰兴、东芝、创为电机等骨干企业开工建设大连首个氢能产业园,与大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合作共建氢能产品研发试验中心,推进完善氢能全产业链条布局。瞄准医疗健康产业,与大连医科大学共建“大连基因细胞治疗先行示范区”,共同打造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地。上半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140家,认定数量创片区历史新高。推动招商项目加速落地。创新实施“量体裁衣、拎包入驻”项目落地模式,完善招商工作机制,激发全员招商热情,一批高质量项目加速落地。法定机构改革以来,推动辽港托克、山河投资、迪日坤(扩产)、天瑞飞机零部件加工及二手机床分拨中心、华录数字能源北方基地等43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推动创为电机、玛弗罗零部件、德原环保、澳博精密等32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落地,中石化北方环普综合能源补给中心、玛弗罗零部件等31个项目开工建设,国华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国创氢能燃料电池等一批具有牵动力的现代化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储备大连清华紫荆智能制造和装配产业新城、富士电梯及立体停车场制造等90余个内外资重点项目 (大连片区供稿)

【相关新闻】